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的位是什么意思?
要是能臻于那种不偏不倚、恰到好处的中和境界,那天地间的秩序自然就会井然有序,万物也就能顺顺当当地生长繁衍了。这一思想源自儒家经典《中庸》。
书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天命之谓性;率性之谓道;修道之谓教。
”意思是,人的自然禀赋就是天性,顺着天性做事就是遵循大道,按照大道的原则去修养就是教化。
这个“道”是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的,如果可以离开,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。
因此,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会谨慎小心,在无人听见的地方也会心存敬畏。
越是隐蔽的地方,行为越要明显,越是细微的事情,越要显著。
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也要谨慎自守。
当人的言行举止都合乎礼度,就叫做“和”。
“中”是天下的根本,“和”是天下的通行大道。
达到了中和的境界,天地就会各安其位,万物就会生长繁育。
这段话说明了人的本性是天命所定,顺着本性做事就是道,而修养道就是教化。
有德行的人在无人看见、无人听见的时候也会谨慎和敬畏,因为越是隐蔽的地方,行为越明显;越是细微的地方,越显著。
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也要谨慎自守。
当人的言行举止都合乎礼度,就叫做“和”。
“中”是天下的根本,“和”是天下的通行大道。
达到了中和的境界,天地就会各安其位,万物就会生长繁育。
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“天地位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