罕见好听的古风四字成语积累
岸芷汀兰,源自北宋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中“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”的描述,用以描绘水畔绽放的美丽花卉,象征着人们高尚的品格和谦逊有礼的风范。以下是对相关成语的解释:
一、空谷幽兰:指山谷深处幽静的兰花,寓意稀世之珍,常用来赞美人格的高洁。
如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五回所述:“在这偏僻之地,竟有如此高尚之人,实出意料。
”
二、典则俊雅:形容人的仪态端庄而高雅,具有非凡的气质。
如清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四回中描述的凤姐:“她独担重任,周全接待,举止间风流洒落,仪态典雅,犹如万绿丛中的一抹红。
”
三、纯一不杂:指纯净无杂,形容事物纯粹、单一。
鲁迅在《“题未定”草》中提到:“东林党中也有小人,然而自古以来,真正纯洁无瑕的君子难觅。
”
四、冰清玉洁:比喻人的品行清白,如同冰的透明和玉的洁白。
汉·司马迁《与挚伯陵书》中形容伯陵:“才智超群,志向高远,品行端正,冰清玉洁,不拘小节。
”
五、才望高雅:指才学出众,声望卓著,与众不同。
后晋刘昫《旧唐书·陆象先传》中记载:“陆景初才学出众,声望显赫,非同凡响。
”
一、高情逸态:指高雅的情趣和悠闲的姿态。
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·谒鲍述娇》中形容人物:“姿容艳丽,世间罕见;情趣高雅,超凡脱俗。
”
二、阳春白雪: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高级歌曲,比喻深奥难懂但高雅的文学艺术。
战国·楚·宋玉《对楚王问》中提及:“演奏《阳春》、《白雪》,国内能和者寥寥无几。
”
三、浮生若梦:将人生比喻为短暂的梦境,强调生命的虚幻。
唐·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中阐述:“天地是万物的旅舍,光阴是百代的过客,人生如梦,欢愉几何?”
四、沅芷湘兰:原指生长于沅湘两地的香草,后用来比喻高尚的人或事物。
清·方文《酬邹师可见投之作》诗中表达:“曾听闻沅芷湘兰之美,今方得以一见群芳。
”
五、泓峥萧瑟:形容诗文意境深远,给人以幽雅宁静之感。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中评价郭景纯的诗:“林无静树,川无停流。
”阮孚感叹:“意境深邃,难以言表。
每读此文,令人心旷神怡。
”
高雅有意境的四字古风成语积累
一些富有诗意的四字古风词汇,比如“一丛火红”、“秋意深浓”、“秋兰飘香”、“秋风过耳”、“丹枫迎秋”、“枫林如火”、“金风送爽”、“雁过留声”以及“秋色宜人”等等,都颇具韵味。下面我们精选了一些古风成语,一起来欣赏它们的魅力吧!
1 . 岁暮天寒 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十六回:“岁暮天寒,且归休息,以俟再举可也。
” 释义:描述年底时节寒冷的景象。
2 . 白衣卿相 出处:《唐摭言·卷一·散序进士》:“缙绅虽位极人臣,不由进士者,终不为美……其推重谓之‘白衣公卿’,又曰‘一品白衫’。
” 释义:古时用来指代进士,唐代社会非常看重进士出身,因为许多宰相都是进士出身,所以人们特别推崇进士,称之为“白衣卿相”。
后来也用来形容尚未发迹的读书人。
3 . 面如冠玉 出处: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绛侯、灌婴等咸谗陈平曰:‘平虽美丈夫,如冠玉耳,其中未必有也。
’” 释义:形容男子的脸庞洁白如玉。
4 . 翩若惊鸿 出处:《洛神赋》:“(洛神)其形也,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。
” 释义:比喻女性体态轻盈,如同惊飞的鸿雁。
5 . 一叶知秋 出处: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。
”《文录》:“山僧不解数甲子,一叶落知天下秋。
” 释义:从一片树叶的凋落,可以预知秋天的到来。
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迹象,就能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。
一、巴山夜雨 释义:形容客居异乡时,又遇到连绵夜雨的孤寂情景。
《夜雨寄北》: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”
二、绿肥红瘦 释义:绿叶茂盛,红花凋谢,用来形容暮春时节,也用来形容春残的景象。
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:“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”
三、晓风残月 释义:拂晓时风起,残月将落。
常用来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。
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: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
”
四、雾里看花 释义:原本形容年老视力差,看东西模糊,后来也用来比喻看事情不真切。
《小寒食舟中作》:“春水船如天上坐,老年花似雾中看。
”
五、白露横江 释义:白茫茫的雾气弥漫江面。
《赤壁赋》:“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
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
”
六、月明星稀 释义:月亮明亮时,星星就显得稀疏了。
《短歌行》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
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