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转换——生成语法”?
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,核心概念包括语言获得装置、普遍语法以及个别语法。该理论着重探讨语言能力的天赋与创造力。
与以往侧重于语音、语法等语言现象的研究不同,它将重心放在了语言的内在能力上。
该理论认为,语言能力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语言内在的认知,即理解语言本质的能力。
这种能力具有创造性,是一种先天的内在禀赋,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听到一些句子,创造出未曾听过的新句子。
因此,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是内在语言,即人脑中对于语法结构的认知,以心理形式存在,而非一般语言学家所关注的外在语言,即言语行为、说出的话语、音义结合的词句等。
该理论的研究范围局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,而非语言的使用,因此通常不涉及话语的社会、交际功能以及说话的环境等。
转换生成语法主要分为句法、语义和语音三个部分。
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点
乔姆斯基在语言学领域提出了几项关键观点:首先,他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,前者指个人对特定语言的内在认知,后者则关乎实际的语言使用行为。这两者并不等同,语言运用并不能直接体现语言能力。
其次,乔姆斯基通过转换生成语法这一理论来研究语言能力,该理论聚焦于“理想化说话人和听话人”的语言知识,即人们理想状态下的语言能力。
再次,乔姆斯基指出语言理论的核心任务是提供选择语法时应遵循的标准,好的语言理论应能解释和指导人们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。
最后,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带有明显的理性主义倾向,他认为人类拥有比经验主义者所承认的更为丰富的天赋能力,这些能力复杂且深刻。
据此,他解释了为何即使经验有限,人们仍能形成大致一致的认识,特别是在语言学习方面。
美国乔姆斯基的语言学
在2 0世纪5 0年代后期,美国语言学界迎来了一项创新性的理论——转换-生成语法(TG),这一理论由诺姆·乔姆斯基所创立。乔姆斯基,1 9 2 8 年出生,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友,在父亲的引导下投身语言学,并在哈佛大学完成了他的博士研究,于1 9 5 6 年获得博士学位,专注于希伯莱语的转换语法研究。
1 9 6 7 年,他的著作《句法结构》问世,标志着乔姆斯基革命的开启。
TG理论的核心特征包括对语言生成力的强调、转换规则的引入以及在语法描述中忽略语义。
乔姆斯基的理论根基横跨哲学、自然科学和语言学,其中哲学上受到笛卡尔理性主义以及古纳尔·古哈和威尔弗里德·奎恩的影响,强调理论导向。
自然科学,如计算机科学、信息论、数理逻辑和认知心理学,为其理论提供了支撑。
在语言学的背景下,尽管结构主义和结构分析方法在5 0年代主导了美国语言学,但乔姆斯基的TG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。
TG理论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古典理论(1 9 5 7 -1 9 6 4 )、标准理论(1 9 6 5 -1 9 7 1 )、扩展的标准理论(1 9 7 2 -1 9 7 8 )和支配与约束理论(1 9 7 8 -至今)四个阶段。
古典理论着重于语言的生成力和转换规则的运用,而标准理论将TG分为语法、语义和语音三个规则系统。
扩展的标准理论对标准理论进行了调整,而支配与约束理论则进一步深化,关注语言中的“空范畴”。
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(UG)和核心语法的概念,普遍语法作为知识体系与现实语言之间的桥梁,定义了自然语言的核心特征。
核心语法建立在普遍语法原则之上,并融入具体数值,整个语法系统由核心语法和外围成分构成。
普遍语法在理论上是无限的,但在实际中是有限的。
乔姆斯基的TG理论对语言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,通过深入探讨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机制,为理解人类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随着理论的发展,从古典理论到支配与约束理论,再到普遍语法和核心语法的概念,乔姆斯基的工作为语言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路径。
尽管一些理论还在持续完善,但乔姆斯基的贡献为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