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字成语包含两对近义字的成语

四字成语构词有许多方式-|||-有的含有两对近义词;有的含有-|||-一对近义词,一

【题目】 成语的构成方式多种多样,有的包含两对意思相近的词素,有的则是一对相近、一对相反,还有的是两对相反的词素。
咱们来瞅瞅下面这些词,琢磨琢磨它们的共同点,再想想还能找出哪些类似的。
狼吞虎咽、胡言乱语、凶神恶煞、甜言蜜语、捕风捉影、弄虚作假、深入浅出、重脚轻头、喜新厌旧、争先恐后、东奔西走、冰天雪地。

【答案】 "狼吞虎咽"、"胡言乱语"、"凶神恶煞"、"甜言蜜语"、"捕风捉影"、"弄虚作假"这一组,都是由两对意思相近的词素组成的。
类似的还有:足智多谋、日积月累、丢盔弃甲、调兵遣将。

"深入浅出"、"重脚轻头"、"喜新厌旧"这一组,则是两对相反的词素构成。
可以再想想:前俯后仰、优胜劣汰、大同小异、舍近求远。

最后这组,"争先恐后"、"东奔西走"、"冰天雪地",包含一对相近、一对相反的词素。
类似的还有:同甘共苦、南腔北调、忆苦思甜。

语文这个词儿,含义挺丰富,通常指语言文字、语言文学、语言文化。
它的本意就是指语言文字。
语文课呢,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课,涵盖了语言、文章、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。
说白了,语文就是运用语言规律和特定词汇,形成书面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其过程的总和。

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里的重点科目,教学和形式都是语言文化。
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,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,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。
它既有工具性,又有人文性,真是巧妙地结合了这两点。

在中国,语文是学校教育机构开设的主要学科。
《语文》这门课,是语言文化,形式也是语言文化。
语文学呢,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,通常包括文字学、训诂学、音韵学、校勘学等。
中国历史悠久,文献丰富,文字比较独特,所以语文发展得比较成熟。
广义上的语文,其实也包括语言学,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。
不过在国际学术分科里,语言学是个大类别,所以语文学反而成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。

四字成语两个字相近的词语

这里有一些包含近义词的四字短语:
1 . 伶牙俐齿:形容人聪明且善于言辞。
2 . 挤眉弄眼:通过眼神和眉毛进行示意。
3 . 左思右想:从多个角度反复思考。
4 . 横冲直撞:形容随意冲撞,缺乏章法。
5 . 东拉西扯:说话缺乏条理,东一句西一句。

接下来是一些包含相同字的四字成语:
1 . 格格不入 2 . 官官相护 3 . 耿耿于怀 4 . 昏昏欲睡 5 . 斤斤计较 6 . 炯炯有神 7 . 济济一堂 8 . 井井有条 9 . 桃之夭夭 1 0. 逃之夭夭 1 1 . 想入非非 1 2 . 小心翼翼 1 3 . 衣冠楚楚 1 4 . 气喘吁吁 1 5 . 天网恢恢 1 6 . 小时了了 1 7 . 虎视眈眈 1 8 . 妙手空空 1 9 . 风尘仆仆 2 0. 大腹便便 2 1 . 得意洋洋 2 2 . 威风凛凛 2 3 . 其乐融融 2 4 . 信誓旦旦 2 5 . 硕果累累 2 6 . 文质彬彬
最后是一些特定结构的四字成语:
1 . 不了了之:指事情未得到妥善解决,被搁置。
2 . 春风风人:形容和煦的春风吹拂人们,比喻给人教益。
3 . 假惺惺:形容虚伪、不真诚的样子。
4 . 上医医国:高明的医生能治理好国家。
5 . 夏雨雨人:夏天的雨滋润万物,比喻及时给人帮助。
6 . 言人人殊:指每个人说的话都不同,意见各异。
7 . 自欺欺人:既欺骗别人,也欺骗自己。

文章推荐

成的意思取名字
成的意思取名字

成字取名的寓意男孩分析成字五行属什么中华文化里头,成字可是有讲究的,尤其是在给男孩取名时,它往往代表着成功、成长还有独立自主。这个字五行属金,意味着刚毅、正直和内敛,好像是在说,这个孩子到了秋分的时候,会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坚强和智慧。取名的时候,父母们常常把成字和别的寓意好的字儿放一块儿,

一大片的造句怎么写
一大片的造句怎么写

草地上有一大片绿油油的小草,仿写句子一片生机勃勃的草地,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,具体可以描述如下:1.秋季的迷人气息悄然而至,天空湛蓝如洗,清新的秋风带来舒爽之感,让人倍感舒畅。大地上的小草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展现出不同的风貌。仔细观察,可以发现有的地方呈现出一片青翠,有的地方则泛着黄色,仿

吉利的成语关于发财的
吉利的成语关于发财的

最吉利旺财的成语好多人聊天时候都爱用成语,这不光显得有文化,还能让人觉得你特有涵养。要说既有好彩头又招财的成语,那可得数腰缠万贯、富甲一方、财大气粗、豪门旺族、富可敌国这些了。下面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寓意吉祥又旺财的成语。先说祝福类的,像百福具臻、福寿康宁、瑞启德门、鸿喜云集、福至心灵这

七手八脚是不是成语
七手八脚是不是成语

猜成语七只手八只足这个成语叫“七手八脚”。它的意思是本来是指手脚数量比普通人多很多,但现在通常用来描述很多人一起忙乱地干活,手脚乱动,场面比较杂乱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宋代高僧普济所写的《五灯会元》第二十卷里,原文是说“上尚七手八脚;三头两面;耳听不闻;眼觑不见;苦乐逆顺;打成一片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