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生可畏是夸人的吗?
“后生可畏”是一句赞誉之词,用来称赞年轻人。该成语表达的是年轻一代作为新兴力量,有望超越前辈,从而值得尊敬(其中,“后生”指的是年轻人,“畏”则意味着敬畏或敬重)。
这一成语源自《论语·子罕》,孔子曾言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四十、五十而无闻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
”通俗地说,孔子指出,年轻人值得敬畏,谁能断定他们将来不会超越现在的人呢?若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仍无显著成就,那他也就不配得到敬畏了。
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为分句使用,也可作谓语或定语,带有积极的评价,常被长辈用来赞美年轻人。
“后生可畏”这一典故体现了前辈对年轻人的期待与鼓励。
孔子坚信年轻人未来能超越前辈,并激励他们要把握当下,努力拼搏,不断自强。
年轻人拥有独特的个性和优势,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见解往往与成年人不同。
孔子提醒年轻人不应轻易放弃,避免虚度光阴,以免到老时悔恨自己一事无成,正如《汉乐府》中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的教诲。
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12课,后生可畏,怎么读
"后生可畏"这个成语的发音是hòushēngkěwèi。它的意思是说年轻人很有潜力,可能会超越前辈,因此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畏。
这个成语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,原文是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”,意思是说我们怎么知道后来的年轻人不会比我们现在的人更出色呢?
与“后生可畏”意思相近的成语有“后来居上”,它的发音是hòuláijūshàng。
这个成语原本是指在使用人时,资历浅的人反而比资历深的人地位高,但现在多用来赞美后来的人或事物超过了先前的。
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,原文是“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,后来者居上”,意思是说皇帝任用群臣就像堆柴火一样,后放的反而堆在顶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