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中的“恶”有多少种解释?
恶(è)这个词,从字形上看,是用心和亚两个部分组成的。它的最初含义是指过失或者错误。
《说文解字》里解释说恶就是过错的意思。
在《颜氏家训》中也有提及恶,说恶上安西。
在《左传·定公五年》里,有句话说我用这个来记录以前的过错。
而在《易·象传》中,则提到君子应该阻止恶行,宣扬善行。
例如,恶恶从短这个成语,就是指对于别人的过失,不要过分责备,要适可而止。
恶还可以泛指一般的罪恶。
比如南朝齐的丘迟在《与陈伯之书》中写道,恶积祸盈,意思就是罪恶积累多了,灾祸就会随之而来。
再比如恶逆,是指奸恶逆乱,是古代刑律中的十恶大罪之一;恶障,是佛语,指的是杀生、偷盗等妨碍修行的罪恶;恶头儿,是指罪名;恶心钱儿,是指干坏事得来的钱财;恶孽,则是指罪恶或者弊病。
恶还可以指恶人或者坏人。
比如在《荀子·王制》中提到,元恶不待教而诛,意思就是首恶不教而杀。
再比如恶杀都来,是指在刑场上,刽子手在逞威风时发出的叫喊声,恶杀就是指凶神恶煞。
恶还可以指为一项罪行被控告的人,或者犯罪的人。
比如成语首恶必办,协从不问,意思就是首恶必须受到惩罚,而胁从犯则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“恶”字在文言文中做量词时的意思?
“恶”这个字在文言文里,当它被当作量词用的时候,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:首先,它可以用来指代罪恶和邪恶,跟“善”正好相反。比如说,在《谏太宗十思疏》这篇文章里就有这么句话:“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”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害怕那些坏人的谗言和邪行,就要想着让自己保持正直,把那些恶人给除掉。
其次,它还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丑陋、不好看的东西,跟“美”相对。
比如《采草药》里就说了:“未花时采,则根色鲜泽;花过而采,则根色黯恶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,要是没开花的时候去采药,那药根的颜色就会很鲜亮;但如果开花后才去采,那药根的颜色就会变得暗淡难看。
再来,它还可以表示一种坏的状态或者情况。
比如《论积贮贺慧疏》里就有这么句话:“岁恶不人,请卖爵子”,这里的“恶”就是指收成不好,粮食不够吃。
另外,它还可以用来指那些污秽、不干净的东西。
比如《五蠹》里就描述了:“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”,这里的“恶”就是指那些让人讨厌的气味。
还有就是,它可以形容环境或者情况很危险、很凶险。
比如《袭改后序》里就说了:“而境界危恶,层见错出,非人世所堪”,这里的“恶”就是形容环境非常危险恶劣。
除了这些,"恶"字在文言文里还有其他的用法,比如可以表示讨厌、不喜欢。
像《鱼我所欲也》里就有这么句话:“死亦我所恶,所恶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避也”,这里的“恶”就是表示对死亡的讨厌。
还可以用作名词,指耻辱、羞辱。
比如《史记.平原君列传》里就说了:“此百世之怨,而赵之所羞,而王弗知恶焉”,这里的“恶”就是指一种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。
还有就是表示嫉妒。
像《赤壁之战》里就说了:“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”,这里的“恶”就是指对别人能力的嫉妒。
"恶"字在文言文里作为叹词的时候,也有两种意思:一是用来表达疑问,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“哪里”、“怎么”。
比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里就问了:“恶!是何言也?”二是用来表达感叹,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“啊”、“唉”。
比如《孟子.公孙丑上》里就说了:“恶!是何言也?”这里的“恶”就表达了强烈的感叹语气。
恶得文言文意思
问题一:如何通过顺口溜解释文言文中“恶”的含义,这不是一个正式的问题。问题二:“恶”字在《闻鸡起舞》中的文言文语境中指的是什么,是指厌恶吗?问题三:在古汉语中,“恶”通常指的是什么,比如罪过、罪恶、凶暴、凶险、丑陋、疾病、污秽等,这些在诗词中经常出现。
问题四:关于文言文《却恶谤楚》的原文翻译,秦国与楚国关系恶化,楚国的左尹S恶逃至秦国,大肆宣扬楚国的过错,秦王对此感到欣慰,并打算封他为五大夫。
陈轸则讲述了一个故事,说有个再嫁的女人总是数落前夫的不是,后来她失去了现任丈夫的宠爱,再嫁他人,又开始数落现任丈夫。
现任丈夫将此事告知前任丈夫,前任丈夫笑着说:“她对你的指责,就像之前对我前夫的指责一样。
”现在S恶从楚国来,大谈楚国的不是,若他日得罪秦王,逃至他国,必定会在新国君面前说秦王的坏话。
因此,秦王决定不再任用S恶。
此故事出自刘基的《郁离子》。
左尹是楚国的官职,恶表示坏或恶劣,五大夫是官名,第九等爵位,訾是毁谤的意思,由是表示自此,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