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归纳~
童趣篇 1 . 字音字形(见图示) 2 . 词语释义明察秋毫:形容人极其细心,连极小的问题都能洞察无遗。
秋毫指秋季鸟兽新长出的细毛,比喻极细微的事物。
唳:指鸟儿的鸣叫声。
怡然自得:描述一种安闲愉快、心满意足的状态。
壑:指山间的沟壑或较大的水坑。
《论语》十则补充字词注音及注释 1 . 《论语》中的“论”字,仅在提及此书时读作“lún”。
2 . “不亦说乎?”中的“说”读作“yuè”,是“悦”的通假字,意为高兴、愉快。
3 . “朋友”:在古代汉语中,“朋”指同门弟子,“友”指志趣相投的人。
在文中,“朋友”泛指志同道合之友。
4 . “可以为师矣”:这里的“以”是介词,意为“把”,后省略了代词“之”。
“之”指代那些能够温故知新的人。
“为”是动词,意为“作为”。
5 . “知”字本义读作“zhì”,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;在古汉语中与“智”同义。
在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”中,前四个“知”作动词,意为“知道”,后一个“知”与“智”同,指“聪明智慧”。
在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”中,“知”作动词,意为“懂得”。
6 . “孔文子何以谓之‘文’也?”中的“何以”是“以何”的倒装,意为“凭什么,为什么”。
“谓之”意为“称他”,“之”指代孔文子。
7 . “是以谓之‘文’也”中的“是以”即“以是”,可译为“因此”。
“是”为指示代词,译为“这,此”。
8 . “何有于我哉?”中的“何有”即“有何”,意为“有什么,有哪样”。
“于”为介词,意为“对于”。
9 . “必有我师焉”中的“焉”是兼词,相当于“于此”、“于之”,意为“在这里面,在这几人中”。
成语释义 1 . 温故知新:指温习旧知识,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。
也指回顾过去,认识现在。
2 . 不耻下问:不因向地位比自己低、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。
3 . 学而不厌:指学习永无止境,不知满足。
4 . 诲人不倦:教导他人时耐心,不知疲倦。
山市篇 1 . 字音字形(见图示) 2 . 词语释义
青冥:形容深远无际。
飞甍:指屋檐。
睥睨:形容城墙山凹凸不平的矮墙。
连亘:指时间或空间上的连续不断。
窗扉:窗户。
倏忽:突然。
市肆:店铺。
通假字
一切乌有:“乌”通“无”,意为没有。
数至八层,裁如星点:“裁”通“才”,意为仅仅。
《世说新语》两则 咏雪
陈太丘与友期 1 . 字音字形(见图示) 2 . 古汉语通假字
尊君在不:“不”通“否”,用于问句句尾,表示询问。
3 . 重点词语
骤:急速。
拟:比较。
差:差不多。
内急:指家庭内部的急事。
纷纷:形容雪花纷飞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