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灵公不君读音
晋灵公这位君主行事失当,横征暴敛来修筑华丽的宫墙。他常从高台上弹射行人,以此为乐,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狼狈样子。
有一次,厨师炖的熊掌不熟,他竟将厨师杀死,把尸体放在篮子里,让宫女们抬着经过朝廷,供人围观。
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那只露出的死手,询问缘由后深感忧虑。
他们决定进谏,士季说:“如果您进谏不被采纳,就没人能接着劝谏了。
我请先去,如果他不听,您再接着去。
”士季进谏时,三次伏地行礼,晋灵公都假装没看见,直到他走到屋檐下,晋灵公才抬头看他,并表示知道自己的过错了,会改正。
士季叩头回答:“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
《诗经》说‘没有谁一开始就向善,但很少能坚持到底。
’能坚持到底的人很少,如果国君能始终向善,国家就有保障,岂止是臣子们有依靠?《诗经》还说‘周宣王有了过失,仲山甫来弥补。
’能弥补过失的人很重要。
国君能弥补过失,君位就不会失去。
”但晋灵公依然不改。
赵盾继续多次进谏,让晋灵公感到厌烦,于是派鉏麑刺杀赵盾。
鉏麑一大早到赵盾家,发现门开着,赵盾正穿戴整齐准备上朝,时间还早,就和衣打盹。
鉏麑退出去后,感叹道:“不忘恭敬,是百姓的靠山。
杀害百姓的靠山,是不忠;背弃国君命令,是不信。
不忠不信,不如死了。
”说完便撞槐树自尽。
秋天九月,晋灵公宴请赵盾,暗中埋伏武士准备杀他。
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阴谋,快步上殿,说:“陪君王宴饮,酒过三巡还不告退,不合礼仪。
”扶赵盾下殿。
晋灵公放出猛犬咬赵盾,提弥明空手与猛犬搏斗,杀死它。
赵盾说:“用人不如用狗,狗再凶猛又怎样!”两人边打边退,提弥明最终为赵盾战死。
早些时候,赵盾打猎住在翳桑,遇到饿晕的灵辄,给他食物,灵辄留下半篮给母亲。
赵盾让他吃完,又准备了一篮饭和肉给他。
后来灵辄成为晋灵公的武士,战斗中将武器倒过来保护赵盾脱险。
赵盾问原因,灵辄说是翳桑的饿汉,拒绝透露姓名住处,随后逃亡。
九月二十六日,赵穿在桃园弑杀晋灵公。
赵盾还没走出国境的山界,得知消息后便回来。
太史董狐记录道:“赵盾弑君。
”并公布于朝。
赵盾辩解:“不是这样。
”董狐说:“您身为正卿,逃亡未出国境,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,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?”赵盾说:“《诗经》说‘我怀念祖国,反而自找忧患’,大概说的就是我吧。
”孔子评价董狐是直言不讳的好史官,赵盾是好大夫,却因史官原则蒙受恶名,可惜如果他出了国境,就不会有弑君之名了。
赵盾派赵穿到成周迎立公子黑臀为国君。
十月初三,公子黑臀朝拜武公庙。
《晋灵公不君》是《左传》中运用春秋笔法较明显的篇章,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,与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合称“《春秋》三传”,从历史材料诠释《春秋》,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具有重要价值。
公与之乘 读音
您好,关于“公与之乘”的发音,它是按照普通话的拼音规则来读的,具体为(普通话拼音读音):gōng yǔ zhī chéng。这代表了汉字的发音方式,通常我们用拼音来表示。
拼音实质上是一个将音节拼读出来的过程,它遵循普通话的音节构成规则,将声母、介母、韵母迅速连续拼接,并加上相应的声调,最终形成完整的音节。
斐迪南大公的读音
斐迪南大公这个名字,念起来是这样的:普通话里读作斐(fěi)、迪(dí)、南(nán)、大(dà)、公(gōng)。至于汉字的读音,通常我们也是用拼音来标示的。
拼音其实很简单,就是把声母、介母、韵母快速地连在一起,再加上相应的声调,这样就能念出一个完整的音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