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字有几个读音
“回”字在汉语中只有一个读音,读作“huí”,它属于一级通用规范汉字,也是常用字之一。该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,其形状犹如螺旋状的水流,象征着回旋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回”字衍生出另一个“回”字,而现在的用法又将其归并为一字。
原意上,“回”表示旋转或回旋的动作,后来引申为曲折或迂回,进而演变为改变方向或返回原点,以及表示回应或回报。
此外,它还从改变方向这一概念引申出改变和转移的含义,甚至可以指代违背。
在近代小说中,每一章节被称为“一回”,因此“回”也被用作量词。
从“曲折环绕”这一基本含义出发,“回”字衍生出多种含义。
例如,从一个地方出发又返回原处,这种典型的循环运动使得“回”字具有了“返回”的意义,如“回家”或“回乡”。
同时,“回”也衍生出答复和回报的含义,如“回信”或“回敬”。
作为动作或运动的主语,曲折环绕的主体不断改变方向,因此“回”也代表掉转或转变,例如“回头”或“回心转意”。
拒绝请求的人会让人失望而归,因此“回”还有谢绝的含义,如“回绝”。
一个来回通常代表某个行为或事件的完整周期,因此“回”也常作为量词使用,不仅能指代行为或事件的数量,还与章回小说中的“章”具有相同的意义。
在人际交往中,旋转的轨迹不直也不正,象征着不正直、邪僻或狡诈。
清代文字学家徐灏在《说文解字注笺·口部》中指出,“回”字引申为回旋、迂回,而迂有曲折之意,因此也可解释为邪曲,故有“奸回”之称。
《诗经·小雅·鼓钟》中赞美君子的德行“不回”。
宋代苏轼在《议学校贡举状》中建议朝廷选拔贤能,摒弃庸碌和奸邪之人,以防他们在教育领域误导后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