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?
一、西汉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中记载,苏秦读书困倦时,以锥刺股以提神。北宋李昉等在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六三引用《汉书》提到,孙敬字文宝,勤奋好学,即使疲惫至极也坚持学习,甚至用绳子将头发系于屋梁上以保持清醒。
二、东晋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二讲述了匡衡,字稚圭,勤奋学习却无灯照明。
他邻居家有光,便穿壁借光读书。
三、同样出自东晋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二,匡衡的另一勤奋故事,他同样因无灯而借光读书。
四、唐代房玄龄等编撰的《晋书·祖逖传》中记载,祖逖半夜听到鸡鸣,认为这不是恶声,于是起床舞剑。
五、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提到,孔子晚年喜爱《易经》,读书时甚至使书简上的韦绳断裂。
六、唐代韩愈在《进学解》中比喻勤奋学习,用灯油代替日光,夜以继日地学习。
七、东汉班固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记载,董仲舒三年未曾窥视园中景色,形容其专心致志。
八、南朝齐王融《曲水诗序》中描述,有人为了学习,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。
勤学的成语故事成语有那些
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,这里有几个典型的例子:一个是“凿壁偷光”,这个成语源自西汉时期的匡衡。
因为家里太穷,买不起蜡烛,匡衡就凿开了墙壁,借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即使条件再差,也不能阻挡一个人求知的渴望。
接着是“囊萤映雪”,晋代的车胤和孙康都是这个故事里的人物。
车胤因为买不起灯油,就在夏天的晚上捉萤火虫来照明读书;孙康则利用冬夜的雪光来读书。
这两个故事都说明了,无论学习条件多么艰苦,只要有心学习,总能找到办法。
再来是“悬梁刺股”,分别讲述了东汉的孙敬和苏秦的故事。
孙敬为了防止打瞌睡,把头发绑在房梁上;苏秦则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。
这两个故事都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,为了学习可以付出任何代价。
“韦编三绝”讲述的是孔子晚年读书的故事。
他非常喜欢读《周易》,翻来覆去地读,连绑竹简的牛皮带子都断了好几次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读书要勤奋,要反复阅读,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。
最后是“牛角挂书”,说的是隋朝的李密。
他放牛的时候,就把《汉书》挂在牛角上,一边放牛一边读书。
这个故事说明了,学习要利用一切时间,哪怕是在放牛的时候,也要抓紧时间读书。
这些成语故事,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告诉我们只要有心学习,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