纶巾的意思
纶巾,在古代,是一种用青色丝带装饰的头巾。也有说法是指带有青色丝带的整体头巾设计。
这种头巾相传与三国时期蜀汉的诸葛亮有关,因此在军事场合中,它也被称为诸葛巾。
在《晋书·谢万传》中记载,谢万曾戴着白色的纶巾,穿着鹤氅裘,踩着木鞋上前,与皇帝交谈了很长时间。
而在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一词中,则有“羽扇纶巾,谈笑间,强虏灰飞烟灭”的描绘。
元代萨都剌的《题高秋泉诗卷》中亦有“纶巾北窗下,倦可枕书眠”的句子。
到了清代,孙枝蔚在《次韵答邓孝威》之七中写道:“非关苦忆旧乡邻,曾被纶巾笑幅巾。
”
在中文发音中,“纶巾”中的“纶”读作(guan)。
它属于古代头巾的一种,通常由丝带编织而成,颜色多为青色。
这是一种男士常用的头巾,也因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关联,而被视为儒将的典型装束。
关于纶巾的文献记载丰富,例如《晋书.谢安传》中就有“[谢]万著白纶巾,鹤氅裘,履版而前”的描述。
宋代诗人陈与义在《晚晴野望》诗中写道:“洞庭微雨后,凉气入纶巾。
”而明代王圻的《三才图会.衣服.诸葛巾》则明确指出:“诸葛巾,此名纶巾,诸葛武侯尝服纶巾,执羽扇,指挥军事,正此巾也。
因其人而名之。
”
纶巾的意思
古代有一种用青色丝带制成的头巾,叫做纶巾,它也被称为诸葛巾。一、纶巾的拼音是[guānjīn]。
二、基本释义纶巾是古代的一种头巾,属于幅巾的一种,由丝带编织而成,通常为青色。
据传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所创,因此也称为诸葛巾。
后来,它被视为儒将的装束。
三、出处1 、明代沉采的《千金记·登拜》中提到:“整乾坤,清四海,怎肯教鱼龙一混。
得志也,羽扇纶巾,再不去践长途,客身难进。
”2 、清代李渔的《玉搔头·擒王》中有描述:“伐罪安民,军机宜迅,兼程进。
羽扇纶巾,令下山河震。
”3 、宋代陈与义的《晚晴野望》中写道:“洞庭微雨后,凉气入纶巾。
”四、近义词1 、纶连,指的是将丝带编织成网络状。
2 、巾额,是指明清时期规定给读书人佩戴的儒巾。
五、造句1 、你哥哥在想象中是个赳赳武夫,没想到见面时却是羽扇纶巾,颇有儒将的风采。
2 、戏台上诸葛亮的装扮中,少不了羽扇纶巾。
3 、另一位身材修长,手持折扇,羽扇纶巾,五官端正,步法轻盈,简直就是个俊美的俏少爷。
4 、在众人喧闹声中,门口闪进来一个人,只见他羽扇纶巾,笑容满面,一看就是故人萧何。
5 、又是头戴纶巾,又是新衣服,有必要这么隆重吗?
纶巾怎么读
1 . 纶巾,这个汉语词汇读作guānjīn,它特指中国古代的一种头巾样式。作为幅巾的一种,这种头巾通常是用丝带编织而成,而且颜色多以青色为主。
2 . 纶巾这个词,我们可以在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找到它的身影,当时是用来描绘周瑜的形象的:“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周瑜手持羽毛扇,头戴着青色的纶巾,在谈笑之间,敌军的战船就在浓烟烈火中化为灰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