畏罪潜逃拼音
“畏罪潜逃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它的拼音是“wèizuìqiántáo”,核心含义是指个体在实施犯罪行为后,出于对法律制裁的恐惧而选择隐匿、逃亡。简单来说,就是犯罪者担心受到惩罚,于是选择躲起来或者离开原本的地方。
在这里,“畏罪”特指犯罪者对可能面临的惩罚所产生的畏惧心理。
与“畏罪潜逃”意思相近的成语及其来源包括:
“落荒而逃”描述的是在战败后仓皇出逃的情景,这个成语出自元代无名氏的《马陵道》第三折,原文是:“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,我便落慌而走。
”
“抱头鼠窜”用来形容逃跑时极度慌乱、狼狈的样子,源自宋代苏轼的《拟侯公说项羽辞》:“夫陆贾天下之辩士,吾前日遣之,智穷辞屈,抱头鼠窜,颠狈而归,仅以身免。
”
“狼狈不堪”形容处境困顿、窘迫到无法承受的状态,这个成语出自《三国志·蜀志·马超传》:“宽、衢闭冀城门,超不得入。
进退狼狈,乃奔汉中依张鲁。
”
“逃之夭夭”原指桃树生长得非常茂盛,后来因为“桃”与“逃”同音,被用来表示逃跑的行为,其出处是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。
”
“望风而逃”则是形容远远看到对方的威势就感到害怕,从而逃跑,形容人的胆怯。
这个成语源自《资治通鉴·梁记·武帝天监四年》:“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,必死无理,若克涪城,渊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,必将望风而去。
”
以下是一些使用“畏罪潜逃”的例句: 1 . 淮南王在得知贲赫畏罪潜逃并上书揭露他暗中行动的情况后,本就怀疑贲赫会泄露他的秘密,随着汉王使臣的到来和情况的进一步明朗,淮南王下令诛杀贲赫全家,并起兵反抗。
2 . 自从族长因与外族人士私通违反族规而畏罪潜逃后,姜族内部的大长老姜明实际上掌控了所有权力,而族长的逃亡使得原本的决策过程被无限期搁置。
3 . 天爱基金会作为孤儿院的主要资金提供方,前两年曾卷入洗钱传闻,尽管后来该事件被平息,但谢院长仍被指控畏罪潜逃,并与洗钱活动有关联,使得基金会成为主要嫌疑人。
4 . 有人声称这一切都是将军的错误,他们将在三天后再次出现,并指责将军畏罪潜逃,甚至提出要找城隍爷评理,寻求公正。
5 . 董爷,你想想,那小子如果在府中看到有价值的东西,起了贪心偷走,又怕被发现,那么他可能会选择畏罪潜逃。
这家伙现在自己送上门来,岂不是自投罗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