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无立锥的意思
"贫无立锥"这个表达,形容的是极度贫困的状态,连放一根锥子的地方都没有。这个词汇源自《吕氏春秋·为欲》中的“无立锥之地,至贫也”,并在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中得到进一步印证:“富者田连阡伯,贫者亡立锥之地”。
明代归有光的《长兴县编审告示》中也提到了这个词汇,描述了贫民无立锥之地的困境。
清代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·薛慰娘》同样使用了这个词汇来形容主人公的贫困。
这个词汇由“贫”和“立锥”两部分组成,“贫”指的是经济上的贫困,生活艰难,与“富”形成对比;而“立锥”则形象地描绘了极小的空间,如同插入锥尖一般。
在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和《三国志·魏志·仓慈传》中,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形容人们没有立锥之地的窘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