灾怎么读
“灾”字发音为[zāi],它是汉语中常用的文字之一。其最早的文字形式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,那时的字形描绘了着火的房屋和巨大的洪水。
原初意义上,“灾”指的是自然界引发的火灾和水灾等,后来扩展到涵盖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,以及疾病和死亡等不幸事件。
在汉字中,“菑”字只有读作[zāi]时,才与“灾”字构成异体字。
2 01 8 年1 2 月1 2 日,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在京都清水寺宣布,“灾”字成为日本2 01 8 年度的汉字。
历史上,“灾”字的书写形式多样,这反映了古人对于灾害分类的细致,包括火灾、水灾和兵灾等,这些差异在字形上也有所体现。
在远古时期,河流泛滥,洪水肆虐给先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,因此我们的祖先创造了“灾”字,其字形模拟了泛滥的洪水。
为了和“川”这类字相区分,便在洪水图形中加入了“在”(即“才”字)来表示音节,形成了形声字。
这两个甲骨文的原义均为“水灾”。
自秦代开始,通过添加“火”部首来增强其意义,表明水火都能引发灾害。
随后,该字在小篆的基础上逐步演变成为汉隶和楷书形式。
灾组词(宰组词)
"灾"这个字的拼音是zāi。它的部首是火,总笔画数为7 ,五笔编码是POU。
它的繁体字形式与简体字相同,也是"灾"。
在汉语中,"灾"主要有两个意思:一是泛指各种灾害,比如自然灾害或人为造成的祸害;二是特指个人遭遇的不幸或灾祸。
常见的与"灾"相关的词语有灾时、灾燔、灾数、灾勾、灾杀、灾悔、灾情、灾怪、灾魔、灾年、灾毒、灾屯、灾虐、灾木、灾疚、灾祟、灾妖、灾孽、灾纸、灾晦、灾亩、灾疹、灾疫、灾梓、灾雹、灾患、灾歉、灾变、灾荒、灾祥、灾伤、灾愆、偏灾、闹灾、木灾、害灾、飞灾、穰灾、减灾、鸿灾、横灾等。
在古代文献中,"灾"的解释也颇为丰富。
比如在《唐韵》中,它的读音被标注为祖才切;在《集韵》、《韵会》和《正韵》中,它的读音被标注为将来切,音同"哉"。
《说文解字》中将其解释为"天火",而在《春秋·桓十四年》中提到了"御廪灾"。
《玉篇》则将其解释为"害",《书·舜典》中提到"眚灾肆赦",意为对于有过错而造成危害的情况应当宽恕。
《左传·僖十三年》中提到"天灾流行,国家代有救灾恤邻之道",强调了面对天灾人祸时,国家应当有救济和帮助邻国的责任。
此外,《诗·大雅》中也有"无菑无害"的表述,意指没有灾害,没有祸害。
在现代社会中,"灾"这个字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各种自然灾害,如水灾、火灾、旱灾、雹灾等,以及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,如战争、事故等。
同时,它也常常被用来形容个人遭遇的不幸或灾祸,如"招灾惹祸"、"没病没灾"等。
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个人遭遇的不幸,"灾"都代表着一种不幸的事件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和痛苦。
因此,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,尽量避免和减轻各种灾害的发生,共同创造一个和谐、安全的社会环境。
灾的拼音
这个字“灾”,读作zāi,声母是z,韵母是ai,是一声。部首是火,除了火部以外还有3 画,整个字有7 画。
用五笔打是POU,仓颉码是JF,郑码是WDUO,四角码是3 08 09 这个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,电码是3 5 06 ,区位码是5 2 5 4 ,统一码是7 07 E。
“灾”这个字,可以指由水、火、荒旱等引起的一些祸害,比如水灾、火灾,或者是大的不幸事件,比如灾难、灾害、灾患。
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不幸遭遇,比如招灾惹祸、幸灾乐祸、破财消灾。
一些和“灾”相关的词语有:灾兽,指的是恶兽;成灾,表示造成了灾害,比如害虫成灾,毁了大片庄稼;弭灾,指的是消除灾害;眚灾,也写作“眚烖”;挻灾,表示招引祸殃;灾歉,也写作“灾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