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桃花源记,舍、寻、志、其、之家多义词
词语的多义性体现在以下方面:寻: ① 在“寻向所志”中,作动词,意为“寻找”; ② 在“寻病终”里,作副词,表示“不久”。
舍: ① 在“便舍船”中,读作shě,作动词,意为“舍弃”; ② 在“屋舍俨然”中,读作shè,作名词,指“房屋”。
中: ① 在“中无杂树”里,表示“中间”; ② 在“晋太元中”中,指“年间”; ③ 在“其中往来种作”里,意为“里面”。
志: ① 在“处处志之”中,作动词,意为“做记号”; ② 在“寻向所志”中,单独使用时译为“做标记”,与“所”连用时译为“所做的标记”。
之: ① 在“忘路之远近”中,作助词,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可译为“的”; ② 在“闻之,欣然规往”中,作代词,指“这件事”; ③ 在“处处志之”中,作助词,仅起协调音节作用,无实际意义。
为: ① 在“武陵人捕鱼为业”中,读作wéi,作动词,意为“作为”; ② 在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中,读作wèi,作介词,意为“对……”“向……”。
遂: ① 在“遂迷,不复得路”中,表示“最终”; ② 在“遂与外人间隔”中,表示“于是”。
向: ① 在“寻向所志”中,意为“原来”; ② 在“眈眈相向”中,意为“看”。
得: ① 在“便得一山”中,表示“出现”; ② 在“得其船”中,意为“找到”。
闻: ① 在“鸡犬相闻”中,意为“听见”; ② 在“闻有此人”中,意为“听说”。
乃: ① 在“见渔人,乃大惊”中,表示“就”; ② 在“乃不知有汉”中,表示“竟然”。
古今异义:
无论:古义为“不要说,更不必说”,今义多为连词,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。
妻子:古义指“妻子和儿女”,今义为“男子的配偶”。
绝境:古义为“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”,今义为“没有出路的境地”。
鲜美:古义指“鲜艳美丽(多指植物)”,今义为“滋味好”。
交通:古义为“交错相通,四通八达”,今义为“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”。
不足:古义为“不值得、不必”,今义为“不够”。
间隔:古义为“隔离”,今义为“距离”。
俨然:古义为“整齐的样子”,今义为“形容很像”。
津:古义为“渡口”,问津指探访,今义为“口液”。
外人:古义为“特指桃花源外的人”,今义为“局外人”。
如此:古义为“像这样”,今义为“这样”。
寻的两种古义是什么?
寻(xún)这个字在古代是个会意字,它的构成是从“工”、“口”和“又”(也就是“彐”)三个部分组合而成。寻的本意是指长度单位,即八尺为寻,是中国古代用来衡量长度的单位之一。
在《说文解字》中有提到,“寻,绎理也”,意味着寻是用来量度事物的长度和比例。
古人常用人的两臂作为标准来度量长度,将人的两臂展开测量出的长度为寻,一般为八尺。
在《周官》这一古代官制中,用寻来度量事物的宽度。
在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中也有“是寻是尺”的描述,传注中解释为“八尺称为寻”。
在《史记·张仪传》中提到的“蹄间三寻”,索隐注释为“七尺称为寻”。
程瑶田在《考工记》中提到,度量宽度称为寻,度量深度称为仞,都是用两臂作为度量标准。
度量宽度时,身体要平直,双臂伸展,正好是八尺;而度量深度时,身体要侧立,双臂弯曲,只能量到七尺。
这种度量方法非常精妙,寻和仞都是以两臂为标准进行度量的,所以仞有时也被说成是八尺,寻有时也被说成是七尺。
此外,寻还有通假字“燖”,指的是用热水脱毛。
在《左传·哀公十二年》中有“必寻盟若可寻也,亦可寒也”的记载,这里的寻指的是寻找盟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