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字的拼音
“问”这个字,读作[wèn],咱们来详细聊聊它:一、关于“问”字的几个小知识点: 1 . 它是咱们汉字里的“一级选手”,最早能在甲骨文里找到它的身影。
它的原始意思,说白了就是遇到不懂的事儿,找人解答,就像《说文解字》里说的“讯”一样。
后来,意思慢慢扩展,变成了辩论、考察、打听、探望这类事儿。
2 . 从字形上看,“问”是个形声字,又是会意字。
甲骨文里的“问”,是由“门”和“口”拼凑成的;金文和战国文字里基本没变;到了小篆时期,字形变得规整了些;隶变之后变化不大,最后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楷书“问”。
3 . 从字义上说,“问”的本意就是找人解答疑惑,后来衍生出辩论、考察、打听、寻访、审讯、探望等等意思。
二、古籍里是怎么解释“问”的: 1 . 《唐韵》里说它读作亡运切,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里读作文运切,都是去声。
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里管它叫“讯”。
《书·仲虺之诰》有“好问则裕”,《诗·邶风》有“问我诸姑,遂及伯姊”。
《尔雅·释言》说它是“聘问”,《仪礼·聘礼》里小聘叫“问”,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里时聘也叫“问”。
2 . 《秋官·大行人》里提到“闲问以谕诸侯之志”,意思是通过闲聊来传达诸侯的心意;还有诸侯之间的交往,每年都要互相“问”。
《正字通》里说古代的“遗”叫“问”,《诗·郑风》有“杂佩以问之”,传说是问遗;《礼·曲礼》里说用苞苴、箪笥这类东西去“问人”;《左传·哀二十六年》有“卫侯使以弓问子贡”,意思是派人用弓去问候子贡;《诗·鲁颂》有“淑问如臯陶”,注解是“淑善问讯囚”。
3 . “问”还可以当“命令”讲,《左传·庄八年》有“期戍公问不至”,注解是“问命”。
它还是个姓氏,《广韵》说现在襄州有这个姓,《正字通》里有个叫明问智的人,是成化贡士。
《正韵》里说“问”和“闻”读音相近,意思也是“声问”。
《诗·大雅》有“宣昭义问,亦不陨厥问”,意思是要宣扬正义,不让名声受损。
三、用“问”造句的小例子: 1 . 我有时候看着一朵朵小桂花,静静地闻着它的香味,有时候围着桂花跑,一阵风吹过来,桂花树枝轻轻摇晃,好像在跟我点头问好。
2 . 每天一个微笑,一句问候,一次握手,都是让人开心的事儿,咱们用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它们,快乐自然就属于咱们了。
拼音如何变调?
1 . 当汉字连在一起读的时候,有时候会发生和单独读时不同的声调变化,这种现象就叫做变调。举个例子,在普通话里,要是两个上声字挨着读,第一个字就会变成阳平调。
2 . 另一种声调变化是转调。
中文里最常见的转调规则是这样的:当两个第三声的字连在一起时,第一个字的声调会升高到第二声。
补充说明一下,在所有声调语言里,改变声调其实是一种主动的发音行为,但从语言学角度来看,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声调组合方式。
关于音标,通常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。
广义的国际音标,也就是IPA音标(全称是InternationalPhoneticAlphabet),它包含了一百多个符号,和我们学英语时用的音标不太一样。
狭义的国际音标,一般指的是英语国际音标,更具体一点说是DJ音标。
因为这种音标主要用于标注英语发音,所以大家通常就叫它英语国际音标,后来在国内也就简称为国际音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