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惶诚恐的反义词
【词语】诚惶诚恐 【拼音】chénghuángchéngkǒng 【解释】"诚"意味着真心实意,"惶"和"恐"则分别表示害怕和畏惧。这个词语描绘了一种极其谨慎小心,甚至到了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它最初是封建时代臣子向皇帝上书时使用的客套话,如今常用来形容那些谨慎小心的样子,内心充满了不安。
反义词: 1 . 心安理得:认为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,内心感到坦然。
2 . 无动于衷:对应该关心的事情毫无反应,漠不关心。
3 . 泰然自若:在紧急情况下依然保持冷静,神情镇定。
4 . 处之泰然:面对事情时毫不在意,表现得若无其事。
5 . 满不在乎:完全不在意某件事,毫不在意。
6 . 若无其事:好像事情根本没发生一样,态度冷静或漠然。
7 . 淡定从容:既不慌乱也不匆忙,保持沉着和镇定。
8 . 静若处子:形容人平时沉稳持重,行动时却迅速敏捷。
诚惶诚恐的拼音与意思
"诚惶诚恐"这一成语,汉语拼音为chénghuángchéngkǒng,其含义是极端的谨慎和畏惧,近乎恐慌不安。成语源于《乞退郡疏》,其中“诚”代表真诚,“惶”和“恐”则分别指害怕和畏惧。
原本是封建时代官员向皇帝上书时使用的谦辞,表达了既敬畏又不安的情绪。
如今,它用来形容对权威的尊敬、顺从,或是内心的愧疚与恐惧。
该成语的读音为[chénghuángchéngkǒng]。
在《后汉书杜诗传》中,有“诗自以无劳,不安久居大郡,求……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”的描述。
成语的近似表达有惊慌失措、惶恐不安、胆战心惊等,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处之泰然、心安理得。
例如,某人在铭记重要的话语时,感到诚惶诚恐,生怕遗忘。
于丹在发言时谦虚地表示,与专攻清史的阎崇年一同出席新书发布会,作为晚辈,她感到诚惶诚恐,深感惭愧。
另一位纨绔子弟在面对不悦时,立刻诚惶诚恐地请求宽恕,毫无骨气可言。
当听到他人病重且病情危重时,会诚惶诚恐地表达忧虑。
而当三天尊突然亲临东海体察民情时,玉帝亦感到诚惶诚恐,仿佛小媳妇面对公婆,自觉无地自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