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要40个
狐假虎威:借助他人威势欺压他人。
鹬蚌相争:双方争斗,却让第三方得利。
画蛇添足:多此一举,反而弄巧成拙。
井底之蛙:视野狭隘,见识不广。
庖丁解牛:形容技艺高超,对事物了如指掌。
望洋兴叹:面对伟大事物感到自愧不如。
杞人忧天:无谓的担忧,缺乏根据的忧虑。
愚公移山:坚持不懈,克服困难。
滥竽充数:无才之人冒充有才。
郑人买履:死板教条,忽视实际情况。
自相矛盾:言行不一致,相互冲突。
守株待兔:依赖侥幸心理,不主动努力。
邯郸学步:生搬硬套,模仿他人而失去自我。
百发百中:射击精准,每次都命中目标。
捕风捉影:无中生有,凭空捏造。
杞人忧天:不必要的担忧,缺乏事实依据。
望梅止渴:以空想安慰自己,无法实现愿望。
杯弓蛇影:因疑虑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。
郑人买履:教条主义,忽视实际。
不合时宜:不符合时代潮流,不顺应时尚。
守株待兔:寄希望于意外,缺乏主动精神。
愚公移山:持之以恒,不懈努力。
曲突徙薪:预防为主,防患于未然。
抛砖引玉:以不成熟之作激发他人更高成就。
自相矛盾:自身言行相互抵触。
滥竽充数:无真才实学,却冒充有才。
刻舟求剑:不懂变通,固守陈规。
叶公好龙:口是心非,表面爱好,实则不真。
亡羊补牢:事后补救,防止损失扩大。
画蛇添足:多此一举,反而弄巧成拙。
掩耳盗铃:自欺欺人,掩耳盗铃。
买椟还珠:取舍不当,舍本逐末。
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
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,保持了原意,同时调整了语气和表达方式:一、画蛇添足:描绘蛇身时无端增添脚部,形容行为冗余,不仅无助于事,反而显得不妥。
亦指无中生有,凭空捏造。
源自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,原文:“蛇本无足,何须为其添足?”意指蛇自然无脚,你为何要给它画脚?
二、拔苗助长:强行将苗拔起以促其生长,比喻违背自然规律,急功近利,最终事与愿违。
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,原文:“天下不欲苗速长者鲜矣。
舍之者,不耘苗者也;助之者,拔苗者也。
非但无益,反害之。
”意指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苗子长得过快,放弃苗子的人是不耕作的懒汉,而急于助长的人就像那些拔苗助长的人,不仅无益,反而有害。
三、自相矛盾:形容言行不一,自相冲突。
出自《韩非子·难一》,原文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能陷也。
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
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不能应也。
”讲述了一位楚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盾和矛,当被问及用矛刺盾会如何时,无言以对。
四、亡羊补牢:羊已丢失后再修补羊圈,仍为时不晚。
比喻事情发生后及时补救,尚可避免更大的损失。
见《战国策·楚策》,原文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
”意指看到兔子就回头唤狗去追,不算晚;羊丢失后立即加固羊圈,也不算太迟。
五、买椟还珠:购得木盒后却退还了里面的珍珠。
比喻不识货,取舍失当。
出自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,原文:“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熏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缉以羽翠。
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。
”描述了一位楚商在郑国卖珠宝,用木兰木做盒,用香料熏香,用珠宝装饰,而郑国人只买了盒子,却将里面的珍珠退回给商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