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啥二啥的成语
三长两短,这个短语通常用来形容突如其来的灾祸或事故,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,它特指人的死亡。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明代范文若的《鸳鸯棒·恚剔》一书中,原文是:“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,须一路寻上去,万一有三长两短,定要讨个明白。
”在现代文学中,比如姚雪垠的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七章,也有这样的用法:“要是万一李嫂子有~,真是可惜!”这个短语和“山高水低”、“一差二错”意近,但与“安然无恙”相反。
在歇后语中,它对应的是“五个指头两边矮”,而在谜语里,它则和“五指”联系在一起。
英文中,它对应的是“unforeseen disasters or accidents”。
三心二意,这个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犹豫不决,又想这样又想那样,通常表示不安心,不专一。
它最早出现在元代关汉卿的《救风尘》第一折中:“争奈是匪妓,都三心二意。
”在现代文学中,姚雪垠的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四章也使用了这个短语:“可是眼下大敌当前,后有追兵,你可千万不要~,迟疑不决,误了大事。
”这个短语和“见异思迁”、“朝三暮四”意近,但与“一心一意”、“专心致志”相反。
在歇后语中,它对应的是“一双脚踏两只船;五个人值事”,而在谜语里,它则和“五个和尚化缘”联系在一起。
用法上,它通常作为谓语或宾语,含有贬义。
有一个成语叫三两什么的
"成语‘三三两两’描述的是人聚在一起时的零散状态,通常由三五成群组成。它通常用于描绘聚集的非规则性或不紧密性。
该成语在句中常作定语或状语,如:‘他们三三两两地穿梭于狭窄的巷弄中,仿佛在寻觅什么。
’以下是一些与‘三三两两’相关的成语简要概述:
‘三长两短’常用来代指不幸的事件或事故,亦是对死亡的委婉表达,多用于推测或假设情境。
‘三天两头’用来形容事件频繁发生,间隔时间不长。
‘三言两语’指的是简短的话语,意味着言辞不多。
‘三心两意’形容人意志不坚决,犹豫不决,有时也表达出矛盾的心理状态,带有负面含义。
尽管这些成语都包含‘三’和‘两’这两个数字,但它们在含义和用法上均有差异。
使用时,应结合语境和具体含义来准确区分。
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