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创】构式语法种种:乔姆斯基是如何被杀的
1 . 郭氏构式语法:融合认知与类型学的革新之路 郭氏提出的构式语法将认知语义学与类型学相结合,开创了两个语言学领域的首次跨学科合作,对句法界的生成派传统造成了重大冲击。生成派理论中,句子构建的基础元素被视作原子,这一观念虽直观但缺乏深入的分析。
构式语法则强调,句子的基础元素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通过整个结构赋予的。
这种“整体决定部分”的思路是结构主义的核心观点。
因此,构式语法对“句法关系”这一长久以来被学界接受却不被质疑的概念进行了质疑,揭示了其非存在性。
这体现了解构主义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。
生成派的“句法关系”问题因而变得无关紧要,乔姆斯基关于句子构建关系的理论也随之失去意义。
当句法层面的障碍被去除,音系和语义层直接对应,形式和意义得以直接结合。
我们不妨放下那些名不符实的语言哲学,转向构式语法,那里的哲学思考更为深刻。
2 . 构式主义揭示意义的几何结构 构式语法以语义为基础来审视语形,这是其核心原则。
音系学的特征几何理论表明,特征组合是有序和等级的,郭氏指出,动词变位的参数(如体、时、式)也是如此。
裴琼提出的惯用模型展示了动词变位参数的语义等级:体>时>式,表明这三种参数对动词意义的影响程度不同。
郭氏进一步构建了变位参数的意义等级树,揭示了变位间意义差异与树枝数量成正比。
他还发现,变位意义越接近,发音也越相似。
从“works”到“work”和“isworking”的例子中,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奇妙的关系。
3 . 模块音系学:郭氏对音系学的开拓性探索 继在句法领域取得突破后,郭氏又将构式语法应用于音系学,提出了模块音系学。
这一理论强调音段差异通过其在词中的位置来体现,词作为“模块”在音系中占据首要地位,而音段则次之。
郭氏的研究视角全面,涵盖语言共性、人脑表征、语言本质、习得与变化等多个方面,展现了他的“构式”思维方式。
郭氏的多重身份和全面的研究视野预示着他将被誉为音系学专家。
构式语法的国内研究现状
早在构式语法理论被介绍到中国之前,咱们国内的语法学者其实已经琢磨出些类似构式主义的东西,只是当时还没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。差不多在世纪之交的时候,构式语法才正式走进我国语言学界的大门前。
张伯江在1 9 9 9 年就用构式语法研究了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,这算是国内最早用构式语法思想研究汉语的文献了。
后来呢,也有一批学者对构式语法做了比较系统、深入的介绍和评说。
十多年来,有不少学者在引介国外构式语法理论方面下了不少功夫,比如董燕萍、梁君英、张伯江、牛保义、王寅、陆俭明、张韧、严辰松、陈满华、刘正光、袁野、刘玉梅、吴海波等等,这些学者都对构式语法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。
构式语法在中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。
虽然中国的构式语法研究历史只有十多年,还算是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,但在构式语法的理论内涵、研究范围、研究方法等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,尤其是近年来,研究规模已经相当可观,不过还没有形成一个特别完善、系统化的理论。
构式语法的实际应用和研究,目前还处在探索或者起步阶段,需要做更多实践性的研究工作。
具体来说,可以分三个方面来看:(1 )探讨构式语法的原典理论,对理论的基本概念、理论内涵进行了较多讨论,包括分析其理论优势和缺陷,并尝试探讨如何对其进行有建设性的调整和改进,在这个过程中,一些重要的研究阵地上也出现了热烈的学术争鸣。
这方面比较突出的研究者有陆俭明、石毓智、王寅、陈满华、袁野、严辰松、张辉、徐盛桓、熊学亮、董成如等。
(2 )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语言事实,特别是汉语事实进行观察、分析和解释。
我国学者们很注重用汉语事实来验证构式主义方法,一些论文挖掘出了汉语中有特色的构式,这些研究深化了对汉语事实和规律的认识,到目前为止,构式个案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数量,其中有些个案研究在构式语法理论视角下,对所研究的汉语现象做了比以往更有说服力的解释,对研究方法的探讨也做了很好的尝试。
当然,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模式,还需要更多努力。
这方面的研究者较多,比如张伯江、沈家煊、陆俭明、石毓智、刘丹青、陈满华、郑娟曼等。
此外,也有少量研究考察英语等外国语里的构式个例,这方面的研究者主要有徐盛桓、刘正光、张建理等。
(3 )应用研究。
目前构式语法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局限于语言教学领域,特别是二语教学的应用性研究比较引人注目,但总体来看,还处于起步阶段。
在这一领域,陆俭明、苏丹洁、董燕萍、梁君英、陈满华、张辉等发表了有影响力的成果,其中陆俭明、苏丹洁倡导的“构式-语块”分析法和教学法的系列成果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
此外,一些学者开始将构式语法理论应用到汉语史的研究中,探索语言演变过程中构式的作用,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把构式理论与语法化理论结合起来,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,成果还不算多,但是发展前景广阔。
近几年,我国有关构式语法方面的论文发表仍然呈现旺盛的势头,同时还出版了好几部专著和论文集,比如朱军的《汉语构式语法研究》(2 01 0)、牛保义的《构式语法理论研究》(2 01 1 )、王寅的《构式语法理论》(2 01 1 )、刘正光主编的《构式语法研究》(2 01 1 )、郭霞的《现代汉语动趋构式的句法语义研究——认知构式语法视野》(2 01 3 )、顾鸣镝的《认知构式语法的理论演绎与应用研究》(2 01 3 )等。
最近,Goldberg的《运作中的构式:语言概括的本质》(2 006 )也在国内被翻译并出版了(吴海波翻译,2 01 3 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