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造句用什么
造句这项技能,其实就是在掌握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前提下,构建出通顺、完整且符合逻辑的语句。在现代语文的教学体系中,造句是写作段落和文章的基础,也是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一环。
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清代俞樾的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八,其中提到“其用意,其造句,均以纤巧胜”;夏丏尊和叶圣陶在《文心雕龙》中也讨论过造句的斟酌与记录。
下面列举了一些运用“外”字的造句示例,供大家参考:
1 . 这儿的书籍一律不外借,敬请勿扰。
2 . 乡村外绿树成荫,绿意盎然。
3 . 除了小王和小李,其余的人都前往山上。
4 . 此文除引言外,分为上下两部分。
5 . 清秀的山林从车窗外迅速掠过。
6 . 车窗外风光无限,美不胜收。
7 . 我们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语。
8 . 前往外星球探险是许多人的向往。
9 . 那名罪犯至今仍在外潜逃。
1 0. 他常年在外打工,回家次数寥寥。
1 1 . 愿他在外工作期间一切安好。
1 2 . 大厅外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
1 3 . 多年漂泊在外,他的口音依旧。
1 4 . 车窗外飞逝的景色让他眼花缭乱。
1 5 . 除了随身行李,别无他物。
1 6 . 这座建筑内部幽静,外部开阔,古朴典雅。
1 7 . 一条蜿蜒的小河在村外流淌。
1 8 . 小明在办公室外鬼鬼祟祟地张望。
1 9 . 她不务正业,常在外招摇过市。
2 0. 家传秘方一旦外泄,便一文不值。
句子作为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,由词汇或词组构成,能够传达完整的信息,如告知、提问、表达诉求或情感。
句子的末尾通常使用句号、问号或感叹号。
造句的方法多种多样,主要包括:
1 . 基于对词汇含义的理解进行说明。
例如,用“瞻仰”造句:“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。
”因为“瞻仰”意味着怀着敬意地向上看。
2 . 使用形容词来具体描绘人物的行为、神情或事物的形态。
例如,用“鸦雀无声”造句:“教室里鸦雀无声,没有人说笑,没有人走动,甚至不敢呼吸。
” 3 . 通过反义词或褒贬义词的组合来增强表达效果。
例如,用“光荣”造句:“保持卫生是光荣的,不保持卫生是可耻的。
”通过对比强调了卫生的重要性。
4 . 利用比喻词使句子更加生动。
例如,用“仿佛”造句:“今天非常冷,风刮在脸上像是刀割一样。
” 5 . 注意关联词的合理搭配。
例如,用“尽管……可是……”造句:“尽管天气很糟糕,但大家都没有迟到。
” 6 . 先将词汇扩展成词组,再完成句子。
例如,用“增添”造句:“增添设备”、“增添信心”或“增添力量”,然后再造句。
随着新媒体的兴起,网络已成为主流媒体,并呈现出整合的趋势。
网络用户的增加使得网络话题和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。
一个新现象是“网络造句”——在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传播后,事件中的某个代表性词语被网友推广,成为造句的主题,并在网络上流行。
例如,“我爸叫李刚”在李刚事件中成为流行语,引发了广泛的网络造句活动,如“窗前明月光,我爸是李刚”等。
而在3 6 0与腾讯的3 Q网络冲突后,“我很艰难地做出决定”也迅速走红。
这类造句通常是对已有的诗句或文章进行修改而成。